基坑自动化监测是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的重要手段,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:
选型适配:根据监测项目和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传感器,确保其精度、量程、稳定性等性能满足监测要求。如测量基坑深层水平位移可选用测斜仪,位移变化大的区域应选择大量程的测斜仪。
安装规范:严格按照传感器的安装说明书进行安装,保证安装位置准确、牢固。例如,埋设土压力盒时,要保证其与土介质良好接触,避免出现架空或偏斜。
保护措施:安装完成后,对传感器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,防止在施工过程中被破坏。可设置明显的标识,对暴露在基坑内的传感器加设防护装置。
采集频率:根据基坑施工进度和变形情况,合理确定数据采集频率。在基坑开挖初期,可适当降低采集频率;在开挖关键阶段或出现异常情况时,加密采集频率。
传输稳定:确保数据传输系统稳定可靠,采用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时,要防止信号干扰和中断。定期检查传输设备,对无线传输设备及时更换电池或充电。
数据备份:建立数据备份机制,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备份,防止数据丢失。可采用本地存储和云端存储相结合的方式。
准确性校验: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准确性校验,剔除异常数据,并分析异常原因。如发现数据突变,要及时检查传感器是否故障或受到外界干扰。
多维度分析:结合多种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,如将位移数据与应力数据、水位数据等结合起来,全面评估基坑的稳定性。
趋势预测:运用数据分析方法,对基坑的变形趋势进行预测,为施工决策提供依据。如采用回归分析、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,预测基坑未来的位移变化。
专业人员操作:监测工作应由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进行,操作人员要熟悉监测设备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。
安全培训:对参与监测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,使其了解基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。进入基坑现场必须佩戴好安全帽等防护用品。
现场安全:在监测过程中,要注意监测人员的安全,设置必要的安全通道和防护设施。当基坑出现危险征兆时,监测人员应及时撤离现场。
定期校准: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,确保设备测量精度。一般每半年或一年对传感器等设备进行一次校准。
质量检查:建立质量检查制度,对监测数据、监测报告等进行定期检查,保证监测工作质量。
应急预案: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,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或达到预警值时,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采取相应的措施。